石雕创作的基本原则、步骤、方法以及选择题材、确定主题、艺术形象的塑造等基本规律与圆雕创作没有多大差别,但由于石雕的表现形式不同,有其特殊的艺术造型要求。
在构思和起稿阶段,先确定石雕的主题内容,把构图稿画好。大型石雕人物较多,构图复杂,应先根据画稿做成一块浮雕泥稿(定稿)。做泥稿(定稿)有一定要求;(I)确定做高浮雕还是低石雕;(2)焦点透视石雕还是散点透视石雕;(3)建筑装饰石雕还是室内挂屏上的石雕。在石雕造型基调决定后,定稿要解决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背景之间的层次处理问题。人物动态、构图气氛、放置地点、受光效果等都和材料及石雕尺寸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制作石雕不论小型或大型都要一块石雕板。石雕板的大小应根据石雕长度比例的需要确定。石雕要竖直塑造. 堆泥巴前,在石雕板上钉上钉子,并扎上小十字架,然后堆上泥巴(泥巴厚薄根据作品的需要而定),泥巴要堆平。要先把人物动态、比例、轮廓、总体构图画好。挖去构图轮廓以外的泥巴,但不应挖到底板,挖到什么深度,要看石雕厚薄、大小而定。这一层作为基本层次,再在高处(凸出的地方)加一些泥,低处再挖进一些。这样易千保持石雕的整体性。对大型的装饰性石雕,为了保持整体的平面感,第一次要把泥巴加足,加到最高层为止,按层次往内挖进去。过于大的石雕也可以放在地平面上做,但定稿必须做得具体些。要在上侧光线照射的地方做石雕,这样石雕形体凹凸清楚,有利塑造。
较大的石雕板不能紧靠墙壁,要离墙壁远一些(至少I米),为翻石膏时留有余地。石雕板不能钉死,要能卸下,小十字架要从板缝或小洞眼穿过。小十字架一端穿过后要扎在小横木上 (或钉子当横木)。翻石膏时,要挖掉泥巴。只要把小横木条上的铅丝解开,石雕板与泥巴就会分离开。这样可保证石雕的石膏模不损坏。塑造头、胸像石雕或尺寸不大的石雕就不必这样做了。
石雕近似绘画,主要从正面欣赏,但又不同于绘画。绘画上的背景空旷的部分通过色彩表现,仍然使人感到画面充实。而石雕常布满着人物,在空隙的部分又安排道具、背景等充实画面。如巩县的石窟《礼佛图》石雕重叠,布满着人物,有空隙的部分安排了道具。《三打祝家庄》石雕,除了表现众多的群众场面外,还穿擂楼、台、亭、阁、树木、山、水、旗等背景和道具,使画面内容丰富耐看。所以不论是散点透视石雕,焦点透视石雕,还是鸟瞰石雕,石雕底板留着过多空白总不大适宜,会使人们感到空旷无物。
石雕构图是由内容和相应的形式决定的。大型石雕构图的人物不能一边大多,另一边太少,但也决不要平均对待,要构成疏密、虚实关系。石雕也不能一边太高(太凸出),另一边太低(太薄),要保持整体的平衡统一。石雕构图要突出主要人物,人物与人物之间要根据情节分组,显示出主次和高低层次。主要人物要安排在第一层(前面最突出部分)。石雕的层次也不宜太多,一般二至三层为好。层次多会混乱不清,影响主题和构图气氛。采用散点透视,石雕的前后人物大小差距不能太大,透视线拉到较低的一条水平线上即可。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石雕,希腊巴底隆的装饰石雕等都是这样。石雕透视的表现方法大致接近绘画中的透视法。鸟瞰石雕接近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当然,形式、构图、内容几方面的结合不要有框框。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著名雕刻家、建筑家让·古戎为贞洁喷泉创作的几块石雕,设计在狭长的石碑上,在空隙部分将衣服、头发、水纹、道具等布满画面。这是薄石雕,但立体感很强,人物比例匀称,体形丰润,姿态生动,衣纹多而不乱,感觉极薄,好似泉水在身上往下流动。他将神话故事“山林水泽女神”的题材与喷泉结合,人物构图处理与狭长形石碑相结合,又感觉不到受石碑的限制,好似石碑为人物而存在.每块石雕都非常完整,但又构成一个整体。
石雕形式视其采用材料和放置环境而定。浙江省的东阳木雕《郑成功收复台湾》和《三打祝家庄》用木料雕成,整块浮雕人物众多,构图复杂,需要近看细看才能看得清楚,因此适宜作室内装饰.室外石雕往往附属于某一建筑物,因此处理人物层次虽有前后,但往往把后面的人物与前面一层拉近,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形体起伏并不强烈,但人物外轮廓饱满,鲜明,富有装饰性。这种形式能更好地衬托建筑主题。有的石雕加强厚度,则要概括、夸张。如我国古代的瓦当,构图巧妙,轮廓清晰,造型生动。又如隋代赵州大石桥石栏上的石雕,对称的两只龙兽作出奋力钻穿石板状,伸着脖子,头向后猛转,怒月而视,全身都刻了鳞甲,造型矫健有力。作者以概括、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
肖像石雕一般从人物侧面来表现。但这不等于石雕不能表现正面人像,不过根据石雕的特点,正面与侧面相比,侧面更有表现力,更能抓住人物的特征。塑造肖像切忌出现“圆雕切一半”的毛病,一定要作相应的压缩,并在启部多压缩一些,以保持整体协调。在整体协调的基础上肖像的轮廓、比例、透视、体面关系要准确。要作加强减弱处理,抓住相貌特征,突出人物性格的刻画,要把板面空隙缩小以突出肖像。制作薄石雕特别要塑造出立体感和空间感,这样能使肖像更有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