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雕塑的材质运用,我们回顾历史会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无论中外的古代雕塑家们似乎并不中意作品使用材质的自然美感,而总是要把它掩盖起来,涂画上鲜艳的颜色。只是在阳光和岁月的销蚀使表面的颜色脱落褪去后,让后世的人们接受并认识了材质的固有美。雕塑不再被涂抹装扮起来,而充分的显露出材质的天然面貌,突出了形体作为雕塑艺术语言的魅力。可是,现代艺术的兴起,使雕塑艺术作品再次披上了多彩的外衣,原因之一是有些材质得本身色泽缺乏表现力,作者对此不满意。更重要的是,现代雕塑家们力图丰富自己的表现语言,扩大活动的舞台。这位城市雕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材质加以掩饰和改变的处理,与保持、显示材质固有美的传统手段,二者应是并行,也都应该是作者综合诸方面因素慎重思考的结果。
了解并熟知各种材质的性能和特点,作者就可根据下列几方面的要求,综合选择将用于自己作品的材质。
1)作品的类型的性质。有着重大主题的纪念性雕塑作品,为保证其永久性,当然不宜采用玻璃纤维、薄膜充分等材质。需要形成庄重严肃的氛围,也不宜用表面十分亮丽的不锈钢这类材质。青铜或石材均属较好的选择。而那些装饰性、标志性的城市雕塑的材质选用就有广泛得多的范围,根据作者所设计的情调来选择,轻巧的或沉重的,素雅的或华丽的......
2)作品的构图和艺术处理。虽然有如巴洛克雕刻大师伯尼尼那样的雕塑家,能把大理石像面团似的随心所欲地加以处理。但石材终究有自身的固有美,那是一种浑厚沉稳的力度感。有的作品的构图过于玲珑通透,或形体倾斜、支撑点很少,就不能选用石材。而那些团块状的封闭式、收缩性的构图无疑是适合采用石材来加工可制的。
城市雕塑艺术处理手法也制约着材质的选用。微妙精致的起伏,金属板材锻造工艺就无法展现,流畅自如的泥巴塑痕,石材刻制就不可能表达。不锈钢不能获得青铜铸件那种历经沧桑、斑循陆离、苍劲古朴的效果。而石材的粗粝敦厚又是金属材料所难以实现的。西汉霍去病病墓前的石雕兼工带写的艺术手法由预留残石的到体现,赋予无限的气韵和生机。
3)作品所处的环境。常能见到一些位于绿茵背景前的青铜雕塑。距离稍远,雕塑就与背景混在一起,轮廓不清,而被淹没。这是由于在色相和明度上二者都较接近。同样的原因,在白墙背景前摆放白大理石雕像,也不易使作品凸现出来。只有天空为背景,才能较好的接受各种材质作品,不论是青铜、不锈钢或是花岗岩、大理石,都能有很好地观看效果。城市雕塑与环境,在选题、位置和尺度等大的方面总体上均需协调统一,而在材质、色泽、韵律等方面则都应采取对比的手法。这样可保证雕塑在环境中的醒目和突出。旧金山海亚特旅馆二楼材购成层叠方翻腾得空灵景观,在层层水平阳台的中间色调背景前,以强烈的对比取得辉煌的效果。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的下沉式广场,《普罗米修斯》的镀金铜像与背景的深色花岗岩墙面或由水柱组成的帘幕都有鲜明的对比,使雕像在广场中格外醒目。芝加哥联邦政府中心广场。亚历山大·考尔德的《火烈鸟》用铜板衔接,洛杉矶阿尔科广场,赫伯特·释尔的《双重阶梯》用铝合金制作,二者均喷以鲜红色在深重色调的建筑群背景前响亮耀眼。巴黎德方斯新区的一片玻璃大楼的现代主义建筑环境中,布置了突上鲜艳颜色的钢板或合成材料制作的城市雕塑。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旁的广场水池中也散放了许多色彩艳丽的雕塑。他们都活跃了周围比较枯燥呆板的建筑环境,带给市民们一丝亲切和幽默。这种效应是传统的青铜和石材难以取得的。
4)作品的经费及其他因素。城市雕塑家们所碰到的伤脑筋的事情之一,本来这件作品应该使用青铜或石材,可以保证上佳的艺术效果。但却由于经费不足,或为了赶工期,而不得不改用玻璃纤维或钢筋混凝土。前苏联十月革命后的最初几年中,为了实施列宁提出的《纪念碑宣传》计划,在较短的时间里,建起了一批代用材料制作的临时性城市雕塑作品,甚至使用了石膏、木材等。后来,这批作品陆续被拆除。由于经济等因素的限制而使用代用材质,难免要使作品显得粗糙,影响艺术质量和耐久性。还是要在保证作品艺术质量效果的前提下,来寻求解决经费、工期与材质、加工工艺之间的矛盾的适当途径。两件超大型雕塑: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和前苏联的《工人与女庄员》均采取了金属板材锻造加工的方法,既节省了经费又加快了施工进度,还保证了相当高的艺术质量。
城市雕塑作品材质的固有美感也是城市雕塑艺术表现不可缺少的因素,作者在作品构思阶段就必须把它包含在内,使之成为增添作品魅力的重要一环。材质运用的选择范围和使用方法几乎是无止境,不断发展丰富的。在科学技术的成果中,许多新材料有待城市雕塑家们去尝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