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给我们留言
业务咨询请致电
13930891611
联系人:高经理
给我们留言
地址:河北省曲阳县
邮编:073100
手机:13930891611 高经理
QQ:66631703
E-mail:13930891611@139.com
新闻详情

雕塑设计与个性化的表现


  当代雕塑作品分门别类、百花齐放,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缺乏艺术想象力、缺乏文化个性、缺乏人文关怀精神的雕塑作品,而且这种症候已经严重影响了雕塑艺术的发展和传播,本文就此现象提出在现代雕塑创作中需纳入个性化设计的全新观念,并结合切身的创作实践,深入阐述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创作方法。
 
    雕塑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凝聚了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期望。历史沉淀给我们雕塑工作者的责任也是重大的,在雕塑创作中,我们所要承担的不仅仅是机械的去完成一个雕塑项目,更要考虑雕塑本身所带来的视觉影响。
五千年来,涌现出了无数的经典之作,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视觉,传达着一种时代、文化的特征。在我们身边不乏一些内涵丰富、雕塑精湛、有区域特点的,能够陶冶情操的佳作,例如哈尔滨中央大街的城市雕塑、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广州的《五羊》、四川的《长征纪念碑》等。

一、现代雕塑作品存在的缺陷和弊端
现在我们仔细审视一下周围已树立的雕塑,就会发现,真正好的作品不是多了,而是太少,这就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正如罗丹所说:“所谓才能到处都有,没有的是性格,而性格是才能的脊髓”。[1]这种性格或者说个性化正是我们当今雕塑家所缺少的,在长期重视基础磨练,注重客观物象的再现,忽视主观情感表达的模式打造下,雕塑家的共性明显增多,而个性却越发的变得模糊起来。
在如今的雕塑领域,尽管摆脱了“文革”时代 “高、大、全” 的僵化模式,接纳了变形与装饰手法等,但从总体感觉说,“我们雕塑家宛若难兄难弟,我们的雕塑作品犹如孪生姐妹。”虽言过其实,现象依然存在,同一主题表现雷同,艺术的表现语言单调乏味,形成一窝蜂现象,抄袭模仿并批量复制。早先是“天鹅满天飞,奔鹿遍地跑”,后来是“大江南北,牛欢马叫”,现在时兴不锈钢抽象雕塑,由此各种形式怪异的作品蜂拥而出,不考虑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否吻合,简单的去追求特殊的表现形式,求异心里有了,却使得作品空洞没有内涵。还有在典型人物的肖像雕塑创作中,缺少个性化的看点,不能挖掘出人物的特有精神气质,神态表情进至造型形式如出一辙,如:同为古代文人的屈原、李白、辛弃疾、文天祥等等,若不看标题说明,简直难以区分。可怕的相似,个性语言丧失,引发了民众与舆论对雕塑行业的批评日益增多。
人们拒绝那种犹如孪生姐妹的雕塑品再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使得我们必须做文化上的反思——到底雕塑创作的生命力在哪里?我们如何更大限度的发挥雕塑家的创作个性?如何将设计的观念引入到我们雕塑的创作中来?  
  
二、雕塑的创作中融入设计观念与创作个性的途径

第一,要不断更新我们的设计观念。
所谓设计,它的核心是一切为了“人”,既极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心理与生理两方面的要求。在当前各种不同思想、观念、意识,不同宗教、文化、习俗的碰撞下,传统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受到相应的冲击。人们已经不能停留在物质需求的表面,逐渐在寻求一种视觉的满足和心灵的寄托。这就为我们的雕塑家们提出了一个更深层的要求,无论是肖像雕塑或是环境雕塑都要有一种个性的、新鲜的生命力在里面,并且被强调以至超越一般概念的信仰和悟性。
当今社会新的事物不断出现,令我们目不暇接,观念的更新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客观的存在。一个艺术家用他的眼睛生活,就如同一个音乐家用他的耳朵生活一样。一个人不可能仅仅依赖于某种东西,人的记忆力这种东西虽然很有价值,但也必须时时更新。甚至我们走过同样的路线也可以看到不同的东西,因为光线总是在变幻的。[2]在经历了创作之后,我们总是会认为,最后所作的工作不过是模仿大自然,模仿神的东西而已。然而,这种模仿的过程绝不是奴隶式的,而是有选择和创造性的。
我们要用环境科学、用新的文化语言、 用新的视野,去进行雕塑艺术的创作与研究。艺术家存在的意义在于他有敏锐的直觉和智能,能从习惯性的平凡事物中发现和揭示令人惊异的侧面,以一种持续的新鲜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成为我们和周围生活联系的纽带。

第二,培养创作个性。
所谓创作个性,就是一个艺术家区别于其他艺术家的主观方面各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明显特征和总和。过去我们所遵从的大多是逻辑化的思维模式,设计过程中追求逻辑化的秩序,长期重视基础磨练,注重客观物象的再现,忽视主观情感的表达。而现代的设计是要求我们去寻求一种可能的创作资源,把冰冷的雕塑加入个人的一些感受性的东西,去充实雕塑本身的表现语言。为世人所广泛欣赏的伟大艺术家的作品都有一种生命赋予的力量,甚至使我们跳跃过它本身原有的含意。
这些特征从罗丹的人体作品中可以一览无遗地显现出来。在他那里,人体激烈地、充分地、痛快淋漓地展现了个人内心的种种形态。他的作品闪动着生命跳动的光环,每一个细微的结构都在唱歌,使人产生勃勃生机的情感愉快。这与19世纪的缺乏活力,感觉上是把运动冻结起来的雕塑人物大相径庭,这也充分表现了大师的独特的个性化风格的傲人之处。苏联雕塑家柯年可夫在评价罗丹的作品的时候说过:“这是蕴含着永恒的思想的形体,它们的崇高气概是古典的也是现代的……。”
当今开放的文化心理态势使当代艺术呈现出古今交汇、异质同存、多元并进的文化景观,在为我们创造发挥自由创作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弊端,一种流行性的心理因素及大众传播媒介的泛滥使我们个人的创造性在新的意义上受到群体趋同性的制约。这是对我们雕塑界的一种考验,也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矛盾,作为雕塑家只有保持独立的个性和不断的挑战、开拓精神才能够把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加以不断的发展。同时要在一定的生活实践、世界观和艺术修养上形成自身独特的生活经验、思想情感、个人气质、审美理想等,并把这些投注于自己的创作中,分析自身所长,避其所短,发挥个性才华,这样诞生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和价值。

第三,加强雕塑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材料是雕塑家借以表达情感,寄情抒怀的物质载体。雕塑缺少了材料的支撑,必然造成艺术语言的贫乏。由于雕塑家在追求个性化语言及表达方式上的转变,导致了材料使用上的无限可能性,所使用的材料可以说是多样纷呈。正如波居尼在1912年4月所发表的《未来雕刻技术宣言》上所言:“雕塑家只能运用一种素材的观点,我们已无条件地予以否定。雕塑家为了适应造型的内在必要性,在一件作品中,可以同时使用二十种以上的材料。”所使用的材料不但有传统雕塑所用之材料,还包括蜡、玻璃、油布、塑胶、网绳、金属、声光、电、毛皮,甚至垃圾等。

例如,毕加索的雕塑作品《牛头》是将自行车车座和车把拼贴在一起形成牛头的形象。他这种“拼贴”手法,开创了现代主义手法与材料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在“拼贴”式的创作中,毕加索提出了“拾来的材料”这一概念,这一有着创新性的材料开发使得我们的雕塑语言更加的丰富和个性化。

发布日期:2013-10-24  点击量:1402
上一条:雕塑基础知识:圆雕和浮雕
下一条:雕塑是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