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明以前的玉器称为古玉,汉以前的玉器称为高古玉。高古玉存世量很少,留存至今的大部分在博物馆及少数藏家手里。古玉石如何鉴赏,是否年代越久远越好?
箕形红丝砚
“这是砚台吗?我倒没想到呢。”一位藏友从山东带回一件宝贝,上圆下方,周围有沿,底下有二足,看起来和一个小簸箕一样,雕刻的石头泛出红色,手感也十分光滑。整件东西的做工其实挺粗糙的,他就觉得这块石头还不错,也没问是什么东西就买下来了。
商报鉴宝专家高德亮说,因为它的形状就像是长方形的簸箕,这样形状的砚台叫“箕形砚”,由于砚尾处向外撇,整个形状像是“风”字,有时候也叫它“风字形砚”。
砚台下面有足,主要是因为靠近砚首的部分有便于存储墨汁的凹槽,为了保持砚台面水平,在簸箕口的部分就雕刻了足。
箕形砚是唐朝时非常流行的砚台。那时人们席地而坐,几案又较矮,人研墨时居高临下,因此那时的砚台多是有足的。再加上那时的人们习惯上下研墨,所以砚的造型为狭长形。后来随着桌椅等家具的出现,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砚台渐渐变成现在的样子。
专家点评
从包浆和使用情况看,这件砚台并不是唐宋时期流传下来的箕形砚,应该是现代的仿品,不过做砚台的这块石头,却仍然可圈可点。
这种石头叫红丝石,做成砚台叫红丝砚。红丝石产自山东的青州,据传在唐宋时期,红丝砚被誉为四大名砚(即红丝砚、端砚、歙砚、洮河砚)之首,不过由于红丝石资源稀少,至宋末开采红丝石的坑掘尽告罄,砚材几乎绝迹,红丝砚四大名砚的地位后被澄泥砚所取代。
这件红丝砚的石材,是红丝砚中相对较差的。红丝砚讲究的是质地、颜色、纹理,是集观赏与实用为一体的砚台,不仅质地细腻,同时还有艳丽的色彩和变幻莫测的纹理。
红丝砚价值的高低,要看它的颜色是否鲜艳,颜色对比是否强烈,质地是否莹润。上等的红丝石石质如同温润的美玉,颜色以红、黄为基调,兼有赭、紫等颜色;纹理也变化莫测,有人用“谁持彩练当空舞”来形象地描述红丝石纹理的美丽。和其他观赏石一样,如果红丝砚的纹理能像文字、动物、山水、人物等图案,价值就更高了。
当然,作为砚台雕工也很重要。这件红丝砚雕工就过分粗糙了,有些浪费石料的感觉。若能配合巧用其形、其色、其纹的雕刻手法,红丝砚便成为天人合一的既实用又极具观赏价值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