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为古典雕塑开创了第三种空间形式—即“扇形空间.形式。
“螺旋状运动’、‘球形”以及“扇形”三种空间形式,是西方古典雌塑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主要空间形式。
罗丹的《加莱义民》.对人物敞开式的布局使人们领悟到间隔空间的重要性。它使传统休量与空间的关系倒置,令空间不仅环绕若形体而且还互相渗透。这实际上开启了加世纪雕塑空间革命的先河。
20世纪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连续统一论’的提出.令人们大开眼界,导致了人们重新认识世界及宇宙的思潮兴起。现代雕塑力图创造一种类似筑物“围起的空间艺术,以及由此而来的“雕塑空间革命”,无疑亦受惠于新的认识论。
传统雕塑只是一种独立实体,其所采用的几乎尽是富有外向张力的凸起的形象。通过凸起的形态与体量向四周空间的侵袭,以展示和增强雕塑的生命力。
现代雕塑则力图创造出一种“围起的空间艺术’,故多采用内向的凹进造型结构.使其四周的反过来侵袭雕塑本身.使向外凸起的形体扩张外袭.同时内凹部分又构成内空间。这种基于凸与凹的理论,被认为是人们对宇宙空间更深刻的理解。对这种凹凸空间转换与结合的探索.逐步形成了现代雕塑的内涵与外拓性,享利·摩尔无疑是在这一领城内当代最卓越的巨匠。
立体主义将雕塑定义为体最、容积和空间的艺术。它打开了通向各种主题的道路,并为“全抽象“导航.从而开拓出崭新的局面,使形体能够在空间中自山地相互穿插。
立体主义艺术家阿基边科,打破了“雕塑乃空间所环绕的实体’这一历史概念,早在20世纪初即开始在人体雕塑上打开透空。阿基边科《行走的少女》,已开始将实体的外部轮廓限定为透空和空间的形态。其后所作的拼贴雕塑,则将雕塑看做“组合空间的构成’,而非旧传统的“组合体量”。利普希茨进一步创作出将虚实颠倒的雕塑.对现代雕塑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构成主义艺术家采用了使雕塑充满着体积相互穿插的手法。具有表现主义风格的意大利人贾克梅蒂则为雕塑指示出“意象空间’,表达出了人物内心骚动的意象。其在对空间的作用显示了存在主义的思想,在形体上显示了对体块和体积否定的迹象。考尔德所创造的“动感雕塑,.开创了雕塑继块状
阶段、造型阶段、穿孔阶段、悬吊阶段之后的第五阶段—活动阶段.赋予了雕塑以新的生命和新的空间形式。
随着人类社会在发展及人类思维的发展,雕塑及其空间理论与实践自然也会随之发展变革。只要雕
塑这一艺术形式存在,艺术家们就不可能停止对空间的探索,并以此等求更佳的空间组合形式来表达心
灵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