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当人类还生活在天然岩洞中,需要与威胁生命的野兽作斗争的蒙昧时期,就已经知道敲打石头,并把它打击磨制成锐利的武器或割削工具,进而运用审美意识和智能把一些可利用的物体雕磨成脱离实用的装饰品,以至成为单纯的雕塑作品。如在法国发现的1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圆雕裸女和马、野猪等动物浮雕,以及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东沟发现距今5000-6000年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陶塑、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原始雕塑是在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描绘人类本身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世界的一种反映。雕塑是一种永久性的艺术,古往年代的许多事物经历史长河的冲刷下已荡然无存,历代雕塑遗产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类形象的历史。3000年前的妇好墓雕刻,使人能追溯中国殷商时代的信仰、制度、文化与艺术。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2000多年前统一中国的帝王大军的威仪。西汉霍去病墓石刻大气磅礴,反映了汉武帝开拓疆域的决心和汉朝国威。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雕塑艺术愈来愈证明它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历史记载,是一代一代人向往追求的体现。
雕塑是运用可塑性、可雕性的物质材料(如石、木、金属、石膏、树脂及粘土等),通过雕、刻、塑、铸、焊等手段制作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是一种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实体,以主体的造型形象和空间形式反映现实,称之为“凝固的舞蹈和诗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五维雕塑、动态雕塑以及软雕塑等。使人们改变了时空观念,突破传统的三维的静态的形式,向多维的时空心态方面进行探索。
雕塑的种类很多,按所用制作的材料,可分为石雕、木雕、泥塑、陶塑、金属雕塑、玻璃钢雕塑等,在雕塑上施以粉彩叫彩雕或彩塑。
1、石雕:常用石材有花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石材质量坚硬耐风化,是大型纪念性雕塑的主要材料。大型石雕有号称“山雕刻”的美国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碑和中国的乐山大佛以及云冈、龙门等石窟造像,都是用石材雕刻而成,通过雕琢加工,达到很强的建筑感和质量感效果。
2、木雕:木料雕塑因材料本身容易干缩、湿涨、翘裂、变形、霉烂、虫蛀,不宜做永久性大型室外雕塑,一般多为小型架上室内雕塑。木雕构图一般以圆木的周边为限,采用树木弯曲的自然形态相形度势,因材施艺少加斧凿,可以不失天然趣味。常用的材质有楠木、檀木、梨木、杨木、樟木、龙眼木等。利用材质的自然形态和美丽纹理,雕塑出清新悦目的作品。如:《王子卡阿培尔》。
3、泥塑:是用细质粘土、沙子、棉花等混合物来雕塑作品,要通过多次的干后修补,用胶水裱糊上一层棉纸,再涂上一层白粉胶色,然后画上需要的各种颜色,最后涂上一层油,保护彩色的鲜艳。如:《罗汉坐像》。
4、陶塑:是用精制的粘土,经过雕塑成型,绘以各种釉彩,入室火烧而成。陶塑品种很多,有实用性、观赏性等,可谓是丰富多彩。如:《兵马俑》、《骆驼载乐俑》。
5、金属雕塑:是用铜、铁、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经过铸造、锤打、拼焊等手法来雕塑作品,一般易制作大型永久性的雕像。如:《自由女神》。
6、玻璃钢雕塑:是用合成树脂和玻璃纤维加工成型,质轻而强度高,成型快速方便,可制作动势大而支撑面小的雕塑构图。无色透明的树脂可制出透明度很高的玻璃体雕塑。供树脂用的各种色浆,可使玻璃钢雕塑表面获得饱和度很高的各种鲜艳色彩,也可镀铜仿金,材料本身具有现代感和装饰趣味。用树脂加石渣(钻朵斧或磨光)制作的仿石雕塑习惯亦称为玻璃钢雕塑。如:《马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