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青田石雕工艺发端于六朝时期,讲究因材施艺,因色取巧,有相石、开坯、雕琢、封蜡、润色等工序,尤以镂雕技艺见长,且圆雕、镂雕、高浅浮雕、线刻交替使用。青田石雕题材广泛,鱼虫花鸟、山水人物皆有,均精雕细刻,神形兼备,写实尚意诸法齐备,大气之中不失精妙,工艺规范,自成一格。
唐、宋时期,青田石雕有较大的发展。从龙泉双塔内发现的五代吴越国时期的青田石雕佛像造型说明,唐代青田石雕创作题材和技艺有突破性的进展。至宋代,青田石雕吸收了"巧玉石"制作工艺,运用"因势造型"、"依色取巧"的技巧,并发挥青田石自身石色、石质、可雕性的优势,开创了"多层次镂雕"技艺的先河。多层次镂雕是青田石雕一大特色。精致入微的刻划和复杂层次的处理是任何玉石雕刻都难以做到的。
清代和民国初,青田石雕作为江南名产屡被选作贡品。乾隆八旬万寿节,大臣们用青田石雕制作一套(60枚)"宝典福书"印章作寿礼(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随着远洋商贸开通,青田石雕远销英、美、法,多次参加国际性赛会,并在1899年巴黎赛会、1905年比利时赛会、1915年美国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获奖。宣统二年,青田石雕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银牌奖。
光绪《青田县志》就有"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至明代石印盛行"的记载。只因赵子昂的书画名声太大,而使他创用积压青田石刻印的功绩被漫漫岁月忘却了。明代的文彭是幸运者,他在南京西虹桥畔偶然遇上了挑运青田石的老汉,购买了四筐青田冻石,使他得以施展自篆自刻印章的艺术才华,成为一代篆刻宗师,从而开创了中国印坛的石章新时代。在明代已天下尽崇温润可爱的青田石,对推进中国古老篆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划时代贡献。到清代,青田石雕作品"大者仙佛多威仪,小者杯杓几案施,精者篆刻蟠蛟螭,顽者虎豹熊罴狮",已从实用品扩展到观赏品。
新中国建立以后,青田石雕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石雕从业人员逾万人,年产值数亿元,作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誉国内外。近年来有数十件作品分获中国第二、四、五、六、九届"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定,青田石雕成功注册了原产地"证明商标",青田县也因此而被文化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石雕之乡"。
新中国成立后,青田石雕创作出一批具有时代新意的佳作。特别是著名石雕艺术家张仕宽的《葡萄山》,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对当代青田石雕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张仕宽的雕刀下,一块五彩冻石变成了一座玲珑剔透的葡萄山,山岩中老藤盘曲,新蔓缠绕,叶片翻卷,葡萄低垂。那一串串圆润晶莹的葡萄,令人馋涎欲滴;几只活蹦乱跳的小松鼠,在藤上,在叶间,在岩下,或昂首翘尾,或追逐嬉戏,真是妙趣横生。石雕艺术家们还选取高粱、谷子、竹笋、辣椒、杨梅等谷物、果蔬为题材,巧用石色精心雕琢,创作出一件件富有乡土气息的艺术珍品。有的在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审中获奖,有的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